LED教室燈應用于教室照明的最佳照度及色溫
瀏覽數量: 57 作者: 本站編輯 發布時間: 2021-08-13 來源: 本站
["wechat","weibo","qzone","douban","email"]
當前,大學生近視發病率居高不下,經調查研究發現,環境因素與近視的發病率有一定關系,其中教室內的照明是影響近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。
教室作為一種特殊的室內照明場所,照明用燈有著特殊的要求,教室照明不僅對學生視力健康有很大影響,由于眼睛的非視覺效應,不同色溫光源在光譜、光強度上的差異還會影響到學生的生理節律,使其產生興奮或疲勞,影響學習效率和心理、生理健康。所以教室照明用燈不僅要考慮光源的色溫、光照對學生的影響,而且要特別注意光源的光譜安全。 


青少年高近視率與不良照明關系密切。
當前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居世界第二位,尤其在大學生中,視力不佳的檢出率高達82.68%,其原因與教室照明差有關。相對于熒光燈,百分百LED教室燈更容易滿足光譜安全的要求,相關實驗也證明在相同的色溫、相同的光照下,LED燈有更好的視效表現。所以,從有利于學生的視力健康,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。
其最大優點是其比傳統熒光燈,LED光源更容易控制,可靈活地采用傳統的藍光芯片配合不同的熒光粉配方,或采用多種不同光譜芯片混光等形式,形成所需的特定光譜。只有通過配制熒光粉才能實現熒光光譜儀有較大的局限性。另外,百分百LED教室燈具有響應速度快、點對點控制、調光靈活等特點,可以很方便地獲得所需的照度。通過這種特性,不僅可以實現與自然光的聯動,而且可以應用于百分百照明的動態健康照明系統。
教室燈光4000K左右的光源顯示效果最佳。
心理學實驗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,學生對色溫的偏好程度并非一成不變,而是隨教室功能、照度水平的不同而變化,以此作為選擇教室照明色溫的依據并不可靠。在評價一種光源的教室照明效果時,除了考慮學生的主觀評價外,還應考慮學生在特定光譜環境中長時間、大量刺激引起的疲勞累積對學生生理健康的影響。關于視功效測試,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,
1.教室照明和黑板的照明應避免采用同色溫光源;
2.對熒光燈組和LED燈組而言,4000K左右的光源識別率曲線穩定性最好、識別率最高、表明其視覺效果表現最佳;
3.目前我國南方大學教室中使用最廣泛的6500K熒光燈光源,其視效性能最差;而且當電壓不穩定而使工作面照度發生細微變化時,可能會導致學生視覺工作效率突然下降。


課堂照明應避免色溫——照明的結合。
根據《GB7793-2010中小學校教室照明及照明衛生標準》中關于色溫的要求:教室內宜使用3300K~5500K色溫的光源,光源的顯色指數不宜小于80。
色溫為3300K~5500K,色溫范圍較大,色溫3000K左右為暖光,5000K左右的光為白色,4000K的色溫為中性光。


各種場所需要選擇不同的色溫,配光人員已在使用一套標準的配光方法,學校一般選用白光,白光正好是正午的光線,光源接近自然光,有明亮的感覺,使人精力集中及不容易睡著,在5000K色溫學習環境中學習,提高學生的專注力。
最佳推薦色溫:教室照明光源選擇時,應選用4000K左右中等色溫的熒光燈,LED為主光源。但高色溫、低色溫光源,可加重學生的腦疲勞和視疲勞,降低學習效率,不宜作為課堂主光源。
最佳照度推薦值:不同色溫的光源,其最佳照度值是不同的,熒光燈與LED組相同色溫的光源,其最佳照度值不完全相同。而LED整體綜合指數、分項達標情況好于熒光燈,4000K組未達標光源數量最少,表現最為突出。三是教室照明應避免色溫與光照組合。在此基礎上,不考慮色溫,盲目提高教室平均照度,不但不能改善光環境,反而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,影響他們的健康。

